【反其道而行】之搶救塑膠製品

A+A-
岩士唐登月所穿著的太空衣頗多塑膠成份,要進行保養極困難。 圖片來源:路透社

塑膠造成的環境問題愈來愈嚴重,這個世代,人人聞「膠」色變,最好大部分的廢棄塑膠可以從地球上自動消失。但另一邊廂,有人卻因為要修復塑膠而傾盡心思

最古老的合成聚合物,即「第一種塑膠」,至今已經有 150 多年的歷史。美國修復機構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 修復師、化學家及頂尖科學家 Tom Learner 和同事 Odile Madden,扭盡六壬,只為拯救塑膠,像是手繪動畫膠片、舊太空衣、雕塑和房屋油漆等等,以便日後可以繼續保存。

科學家之眼

Learner 和 Madden 的化學知識讓他們能深入研究物料的分子結構。Madden 坦言:「(以往)沒有太多關於塑膠的討論。我們很了解金屬,知道甚麼是黃金、甚麼是黃銅,但卻沒有能力辨識塑膠是何種塑膠,或者是哪一種聚合物。」他指塑膠源於聚合物(Polymer),他說:「大多數聚合物本身沒有甚麼用,它們需要用添加物作調整。」

Madden 指聚合物需要不斷加工,加上其他材料融化、鑄造、軋製、切割或吹製成泡沫狀。每一種加工都會改變塑膠對熱、光,特別是時間的反應。

塑化劑(Plasticizers)就是添加物的例子,添加到聚合物中,令物料最終更容易熔融和成型。但因塑化劑具有酸性,所以會隨時間從塑膠中滲出,加上腐蝕性的「氣體揮發(outgassing)」令物料加速破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的首席管理員 Malcolm Collum 正在為岩士唐(Neil Armstrong)在 1969 年登月的太空衣,設計能冷藏、除濕和通風的展示箱,以減慢 PVC 管和橡膠囊的損壞情況。

在設計太空衣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當然並沒有讓其任務後展出 50 年的考慮,現在  Collum 等人則擔心 NASA 對舊太空衣的保護是否足夠。他說:「面對塑膠,我們其實束手無策,只能提供一個更穩定的環境來避免變質。但任何塑膠收藏品,都不會有驚人的護理效果。」

幸好,研究人員有既有技術可依循。博物館的收藏品中,有一系列不同的塑膠製品:像單引擎飛機聖路易斯精神號(Spirit of St. Louis),為保護其內部物件的外觀,會「摻雜」或覆蓋上易燃塑膠薄層。原本這些頭盔、耳機和座墊填滿了聚氨酯泡沫,久而久之會碎成灰塵,或融化成令人生懼的「黏糊糊物體」。

現代問題

修理師要保存好舊太空用品並不容易。 圖片來源:Facebook/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其他博物館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Jackson Pollock 作品中有塗料用塑膠製成,而普普藝術運動的亞加力雕塑也是如此。過去 150 年的玩具和家居用品,像是芭比娃娃、收音機和髮夾等,也多包含塑膠部件。

Learner 早期的修復師生涯中,前幾代人對紡織品、青銅器、紙張、大理石和畫布上的油畫顏料有深厚認識。但到了保護現代藝術和物品,則是完全不同的挑戰:現在的保護者要修復「每一種塑膠、礦物、體液、顏料類型、技術形式,軟件藝術、影片和電腦藝術、表演、裝置藝術,有時你甚至無法定義其物料。」

加之,現代社會的觀念認為,塑膠是可以扔掉的,而塑膠製品往往亦不是為了長期使用而設計。Madden 說:「我預見 —— 亦已經可以見到,我們的專業領域所面臨,由可回收材料和生物降解塑料構成的挑戰。它方便使用,但不過 10 年,物品已在變壞。」

塑膠是重要的文物還是垃圾,對不同的人確有不同意思。但面對塑膠時代的到來,研究人員和消費者,都在面對惱人的塑膠分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