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今天的中國富二代留學生,Crazy Rich Asians 有一套「標準配備」:Off-white 的鞋,Gucci 的 T 恤,還有 Supreme 的聯乘商品。一式一樣的衣著穿搭,照片鋪滿整個社交網絡。
但這些活在富人學生圈子的年輕人,消費模式跟過去趾高氣揚的富豪式揮霍,有著明顯的概念差異。你以為周身潮物是炫富?但新生代的世界裡,崇尚名牌已不再是 Thorstein Veblen 在 19 世紀末所說的,屬於有閒階級(Leisure Class)的炫耀式消費。以奢侈品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生活品味之類,這套思維已經很老派 —— 老派的奢侈品牌,早就開始經營更多街頭平民商品,意味著它們察覺到消費者的心態轉變。再沒有炫耀式消費,消費這回事純粹為了讓自己達標。當品味的彰顯已被遺忘,今日興盛的正是一種跟訂做校服差不多,按著「標準配備」而花錢的達標式消費。
無論上流社會還是下流社會,同樣有人濫竽充數,買假貨(Ok,原廠復刻)。每天穿梭關口做買賣的走私客,同樣都有他們的「標準配備」:鮮明的刺眼的山寨名牌斜孭袋,假意大利皮鞋。即使是低仿劣仿甚至憑空仿冒,都沒太大差別。那些真的,他們甚少接觸,大多數時間都是憑空想像。但當下的達標式消費一族,跟那些連 Balenciaga 串法都不懂的人明顯不同。他們不但識貨,懂得分辨真偽細節,而且接觸過、擁有過,以至身邊全都是這些標配一族。
朝著標配圓滿自身,有沒有品味我不知道,畢竟在今日,追得上潮流,一直更新那張標配清單,可能已是種品味。但某程度上,達標式消費比起上一代的炫耀式消費卑微和軟弱得多,買個奢侈品都無法讓你離地三尺,但需要繼續收集下去,因為標配清單上還有很多空格未打剔。
買得不夠興奮,不夠多,甚至不夠錢,要鋌而走險將視線由官網移到淘寶網,品味以外,他們還有著上流階層的犯賤味。
不過,Crazy Rich 的孩子們並不值得可憐。他們擁有選擇和改變的本錢,只礙於群眾認同壓力,情願跟隨,不犯錯、不離群,他們不想跳出身邊同胞的消費 Comfort Zone。更為痛苦的,是那些不惜賒借預支,想從 Zone 外面跳進去的人。以為跳進上流,其實墮入了標配消費的漩渦。
在一場珠光寶氣的奢侈品牌活動裡,搶眼的人通常有 3 種。別出心裁的主人,像盲頭蒼蠅的 Crazy Rich 騎呢人,還有令人尷尬的「標配人」。Cartier 的錶,Chanel 或 YSL 的手袋,腳踏一雙 Valentino 高跟鞋,通常會這樣穿的,都是剛入行的公關妹妹。撇除那些入錯行,認為區區幾件名牌 Items 就能自覺優雅的人,也確實有些人是自覺不入流,怕沒有這身標配套裝,就出席不了大場面,要不失禮,要不讓人家看不起你。但其實,為了達標而投資的這筆行頭,同樣沒絲毫提高過她們的身份。
距離全套標配愈近,其實身份愈低。「標準配備」本來就代表最經濟實惠的方案,對那些 Crazy Rich 的上流社會來說,確實只是入場級別的奢侈品,但對只買得起標配套裝的人來說,他們正是用最高成本,做最低回報的事。錢不好賺,何必攀爬這不明智的消費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