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即婚,沒財不如不婚?

A+A-
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劇照。

生活要趨向安定,結婚似乎是其中一個途徑,那麼,結婚究竟為的是愛情,還是麵包?財經資訊平台「市場觀察(Market Watch)」最新報道引述相關研究調查,發現在結婚的決定之中,愛及錢當然同時摻雜其中,但麵包似乎仍略勝愛情一籌。

美國波士頓的心理治師 Abby Rodman 指出,因為社會現時傾向遲婚,結婚時通常會考慮現實多於浪漫:「現時兩性現時大約會在 30 歲結婚,如果在結婚前,他們的關係已經歷長時間的意亂情迷,他們就會了解到,愛情狂熱會隨時間逐漸消退。」她形容這是一種「令人憂鬱的成熟期」。

現實問題

狂熱消退後,留下的確是一堆現實問題。最近,美銀美林集團(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旗下網上投資機構  Merrill Edge 對超過 1,000 名 18 至 40 歲的客戶進行調查,他們的投資資產在 20,000 美元至 250,000 美元之間。比起追求令人「神魂顛倒」的愛,調查發現 56% 人希望他們的另一半可以提供財政保障,而且大多數受訪者希望另一半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地位。但 1996 年至 2010 年出生的群組中,則有 54% 傾向於選擇愛情而不是金錢。

調查亦要求受訪者對關係中各個里程碑的重要性作出排名,包括與未來親家會面、變得親密、一起旅行、討論政治等項目,但以上都被「雙方討論財政狀態」蓋過。不過,由於是最重要的一環,所以他們亦會推遲相關討論,特別當主題是債務、工資、投資及消費習慣時。

沒錢不如不婚

財政足夠穩健,是選擇結婚的重要因素,是以家庭年收入低於 75,000 美元的未婚成年人,相較收入高的人更可能會以「沒有經濟保障」為未婚的主因。年紀漸長,但仍然貧困,確是人生一大焦慮,Rodman 說:「所以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你可以從何找尋銀根?與擁有財富的人結婚,也是避免未來仍然一片黯淡的方式。」她直指現代生活迫人:「為甚麼著眼於與財務穩定的人結婚?這很容易理解。養育孩子很昂貴、組織家庭也很昂貴,即使是婚禮,也所費不菲,看著父母艱苦過的人,不會想自己重蹈父母覆轍。所以,如果我們要交託自己的下半生予某人,為何不選擇一個財政穩健的人?」

不過,富裕的夫妻並不比那些收入更低的夫婦更能保持長久關係。根據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經濟系教授 Andrew Francis-Tan 及 Hugo Mialon 於 2014 年公佈針對 3,000 對夫婦的調查,顯示婚禮花費愈多,婚姻維持的時間就愈短。在婚禮花上 2 萬美元的夫妻,離婚的可能性比平均高 46%。花費 10,000 美元到 20,000 美元的人風險比平均水平高 29%。要愛情還是要麵包?從來都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