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瞌睡不是你的錯,元兇是二氧化碳?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你是否有過以下的經歷:上課或辦公時總昏昏欲睡?躺在床上卻愈睡愈累?出現這些情況,或許不是因為你懶,而是與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有關。近日一個在期刊 Nature Sustainability 發表的科學研究發現,即使是低濃度的二氧化碳,也會對我們的認知表現、腎臟、血管和骨骼健康造成影響。

過去大部分空氣污染物報告的研究對象,都是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較少研究二氧化碳對人的影響。傳統上認為,二氧化碳需要達到很高的濃度 —— 最少要有 5,000 ppm,才足以影響人類健康。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Michael Hernke 博士的團隊卻發現,人類曝露在 1,000 ppm 的低濃度二氧化碳中數小時,也會導致健康問題。他強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證明二氧化碳導致相關疾病,但仍表示:「研究報告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喚起關注。雖然還不足以引起警惕,但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研究人員在擠迫和通風不良的課室、辦公室和臥室,以及冷氣開放中的車廂和機艙,均探測到濃度超過 1,000 ppm 的二氧化碳。Hernke 博士指出:「人們每天花 6 至 8 成時間,逗留在這些地方,現在更多人開始關注室內環境。」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為首的美國 3 間大學,進行了一項關於二氧化碳對人類認知表現和生產力影響的研究。研究人員安排 24 名平日在二氧化碳濃度約 550 ppm 的辦公室工作的僱員,逗留在一個相關濃度達 1,400 ppm 的環境。結果顯示,他們的認知分數較平日降低一半。

至於 Hernke 博士的團隊,則特別留意二氧化碳對動物的影響。一些初步證據顯示,長期曝露在濃度 2,000 至 3,000 ppm 的二氧化碳中,身體會出現發炎、血管損傷、焦慮、腎臟鈣化和骨質疏鬆等問題。其對兒童和長期病患者的影響更大。

Hernke 博士提醒,關鍵是他們有否留在低濃度的環境。「當你長時間無法外出,又被困在濃度很高的室內,該怎麼辦呢?」當戶外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意味著室內的濃度同樣上升。人們留在室內的時間更長,使用冷氣的頻率更高,大廈的節能設計和城市化亦會令情況惡化。預計到了 2100 年,一些大城市的戶外二氧化碳濃度,在某些時候可達到 1,000 ppm。

倫敦國王學院空氣污染專家 Gary Fuller 博士及其團隊,連續 10 年檢測倫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發現很少達到 1,000 ppm,繁忙的路面則經常超過 750 ppm。但他對前景感到憂慮:「除非我們減少在加熱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否則在全球碳排放量上升的大環境下,數字會被不斷推高。」這意味著,人類的健康將進一步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