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對中政策搖擺:脫不了依賴卻怕受害

A+A-
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無論誰取代默克爾,下一屆德國政府都很可能包括綠黨 —— 在德國對中議題最強硬、且非常關注人權問題的政黨。」歐洲諮詢顧問公司 Rhodium Group 駐柏林分析師 Noah Barkin 表示:「如果綠黨入閣,德國對中態度就會改變。」

若問及任何一位德國官員,何時開始警覺到中國高層的意圖,答案總是相同:2016 年中國家電廠「美的集團」以 45 億歐元,收購當時德國最大的工業機械人製造商 Kuka。

該交易令人們憂慮,關鍵的德國技術最終會落到中國人手中。此後不久,德國收緊了有關海外投資的法律,加強各部門阻擋外國收購戰略資產的權力。正是這項修改,使得內閣在去年 12 月能夠阻止 IMST 的交易

但「中國製造 2025」使德國對北京經濟戰略的顧慮持續增加。德國擔心,在追求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中國會以德國企業為目標,吸取它們的知識產權。德國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他們還對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感到擔憂,視為「歐盟的重大挑戰」。

悲觀情緒正在加劇,德國企業愈來愈擔心,它們最終會被中國本地的新貴擠出中國市場。然而,儘管有人呼籲要分散投資,部分德國企業卻仍繼續把目光聚焦在中國。汽車業尤其依賴中國 —— 主要是因為它從疫情中恢復的速度,比其他國家快得多。

華為的例子凸顯了依賴中國的危險。2019 年,德國政界人士首先以安全為由,要求將該公司排除在德國 5G 網絡的建設之外。中國政府的反應十分直白:中國駐德大使吳懇表示,柏林當局將不得不「為此承擔後果」。

外界認為,擔心對華為的影響會波及德國企業,是默克爾堅決反對任何明確禁止華為行動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中國懷疑論者 —— 甚至包括她所在的基民盟(CDU)內人士 —— 所帶來的壓力一直都十分無情。2020 年底,她的內閣終於通過一項新的資訊科技法案,為華為參與 5G 網絡設置諸多限制。

德國外交部也表示希望作出改變。2020 年,德國發佈新的「印太政策準則」。文件顯示,德國已變得過於依賴中國,現在必須使其在亞洲的關係「多元化」,「以避免不平衡的依賴,以及與未來的權力中心緊密互連」。

2020 年 11 月,歐盟與亞太各國貿易談判過慢的危機,被清楚地暴露出來。當時中國率先與 14 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項新自由貿易協定。

歐洲政界認為,RCEP 敲響了一記警鐘,也是一個信號,顯示歐盟必須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阻止其建立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國際經濟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