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文:對抗癌症,服食營養補充劑有用嗎?

A+A-
圖片來源:Jeffrey Greenberg/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服食營養補充劑(Supplements,又稱膳食補充品、營養補充品)(註)已經成為了愈來愈多香港人的生活習慣,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曾進行全港性的電話調查,發現約四成半的受訪者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曾服用此類產品。

除了保健原因,也有不幸患癌的人士希望服用營養素來改善或紓緩病情。無論是瀏覽網絡世界或是走入保健食品店,貨架上與癌症治療相關的補充劑多如繁星,既有售價較親民的洋蔥素、綠茶素,也有較為貴重的靈芝、雲芝,選擇繁多,但效用卻眾說紛紜,究竟應該如何理智看待?

各類營養補充品的針對性各異

近年來,醫學界也愈來愈廣泛利用食物中的天然營養素來輔助治療疾病,部分營養素對幫助治療癌症的效用,確實獲得了眾多醫學研究的肯定。不過,營養素種類如此之多,而癌症也分為不同類型,無法籠統地說營養補充品對癌症有否幫助。

先以靈芝、雲芝這類補品為例,其保健功效早於古代遺留下來的書籍「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研究顯示,它們兩者所含的多醣肽(Polysaccharide Peptide)和多醣 K(Polysaccharide-K)有助調節免疫系統,抑制癌細胞生長,特別是對大腸直腸癌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那麼靈芝、雲芝又是否「萬試萬靈」呢?到目前仍未有確切答案,以往曾有報道指,患者服用相關產品後肝功能指數出現異常。

再以近年備受關注的傳統中草藥成分青蒿素(Artemisinin)為例,刊於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臨床醫學研究顯示,青蒿素中的雙氫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對卵巢癌肝癌有明顯抑制作用。多項研究亦指出,青蒿素與多種傳統的化療藥有協同作用。曾有針對神經膠質瘤細胞的研究指,雙氫青蒿素可令癌細胞對電療變得更敏感,患者需要接受的輻射劑量和其副作用也大大減少。值得注意的是,青蒿素未必適合某類人士服用,例如有研究指雙氫青蒿素或會減弱化療藥阿黴素(Doxorubicin)的抗癌功效。

選擇合適的營養素無疑可增強身體免疫力,有助減低癌細胞增生、病變的危機,甚至幫助提升癌症治療成效。但由於每個患者的基因、身體狀況以及正在接受的療法不同,服用各類營養素的成效自然存在差異,因此服用前必須諮詢醫生意見,以免弄巧成拙,甚至影響治療進程。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素?

曾任職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營養流行病學家 Regan Bailey 曾經指出,美國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使用膳食補充劑,而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是由醫生或專業人士推薦而服用的。事實上,胡亂地額外補充營養素可能令身體出現副作用,甚至損害身體健康,例如口服高劑量維他命 C 有可能會刺激腸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

癌症患者免疫力較弱,要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提升康復機會,與其「道聽途說」胡亂購買和服食各類營養素,不如嘗試理智地做足「功課」。例如搜集過往的研究和文獻,了解營養素的益處和局限性等等。另外,服用前必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服用期間也需定期複診,考慮定期監測肝腎功能運作是否正常,以及病情進展,以便適時作出調整。

如果條件允許,癌症患者可考慮接受歐美先進測試,透過科學化的分析,協助選擇合適的營養素。例如腫瘤藥敏測試(Chemosensitivity Test),透過監測患者血液中的循環流動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和循環游離 DNA(Circulating Free DNA),從而分析不同類型的天然營養素在治療循環流動腫瘤細胞的功效,包括測試它們用作抗癌治療的直接效果、如何刺激免疫系統、抑制腫瘤血管增生,以及如何抑制癌細胞的增生信號。結合檢測報告和醫生意見,患者可更安心地選擇適合個人的營養素。

營養補充品不能取代常規的癌症治療

大部分營養素成分較天然,副作用較少,但也絕非「完美特效藥」。長久以來的醫學研究表明,癌症患者接受常規的癌症療法(例如化療、電療)仍然是醫治癌症的有效途徑。

部分腫瘤患者因擔心傳統療法的成效、副作用等問題而抗拒接受治療。事實上,現時癌症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已較從前輕微,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開出紓緩藥物,例如止嘔藥、止痛藥,以減輕患者因治療帶來的不適症狀。

至於為甚麼有些患者接受一般標準化的治療方案,成效卻未如理想?研究顯示,由於人體基因和身體狀況的差異,各類癌症療法產生的個別成效亦有不同。癌症藥物(如化療藥、標靶藥)應用於不同患者身上,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療效。

癌症藥物種類繁多,醫生會根據過往的臨床研究和經驗,並結合患者的病歷報告,為患者選擇可能反應較佳的藥物。此外,近年醫學界致力於研究個人化治療(precision medicine),例如針對肺癌治療,醫生會利用基因測試分析患者腫瘤基因特性及基因有否出現變異等,為患者「對症下藥」。而上文提及的腫瘤藥敏測試,除了可為患者個人選擇合適營養素提供參考依據,也有助監測已經確診的腫瘤狀態,協助醫生制定合適的癌症治療方案。建議患者可與醫生多溝通,共同商討合適有效的治療方法。

註:根據美國膳食補充品健康及教育法(DSHEA),營養補充品被定義為口服產品。產品中可能含有旨在補充日常飲食的維他命、礦物質、草本營養素、胺基酸等「膳食成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醫界中人,游走於傳統醫學、 生物醫學與新興的補充替代醫學派別之間,曾於歐美受訓,愛研讀癌症、免疫系統、腦退化與慢性病等話題,也愛談醫學科技與謬誤, 深信「健康」不是一群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