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公司提倡新式塑膠回收,僅為拖字訣?

A+A-
「先進回收」亦稱為化學回收,需要使用各種化學過程,例如以名為熱解和氣化的程序,將塑膠轉化為燃油或塑膠原材料。 圖片來源:路透社

回收長久以來被視作減少塑膠污染的方法之一,不單各國政府如此提倡,石油石化工業數十年來同樣進行各樣推廣回收活動,但其實絕大多數塑膠產品在設計上都無法回收。例如美國的塑膠回收率從未突破 9%,剩下的 91% 則被填埋、焚燒或排放到環境中。美國能源部最新公佈的垃圾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塑膠回收率更低至 5%

所謂回收減塑不過誤導?

4 月底,加州檢察總長 Rob Bonta 宣佈正在調查埃克森美孚與其他石化公司,指控它們在塑膠污染影響方面誤導公眾。Bonta 在新聞稿中提及,在 1980 年代,隨著塑膠垃圾增多,州立法機構和地方政府開始考慮限制或禁止塑膠產品的法案;由主要化石燃料和石化公司組成的塑膠行業,則開展「積極且具有欺騙性的營銷和廣告活動」,以說服公眾他們可以通過回收再利用來解決塑膠垃圾問題。Bonta 稱:「然而,大型化石燃料公司的高管都知道真相。」他在公告引述早前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一則報道顯示,1970 年代的內部文件曾警告行業高管,塑膠回收的經濟效益成疑,回收並「不可行」。

塑膠產品日復一日增多,儘管近年塑膠污染問題受到關注,惟石油及石化公司仍持續增加塑膠工業產能。1950 年,全球塑膠產量估計僅為 200 萬噸,到 2015 年已增長到 3.8 億噸,如按如以往軌跡推算,到 2050 年更將增至 16 億噸。塑膠產業與石油公司密切相關,皆因塑膠背後的原材料是化石燃料。隨著電動車逐漸普及,車用燃油的需求預料將持續下降,石油行業認為塑膠可以彌補其他市場損失,投資塑膠已成為化石燃料公司點燈續命的關鍵戰略。2021 年瑞典團隊的研究發現,在 2012 年至 2019 年期間,12 家最大的石油和石化公司累計宣佈 88 個增加塑膠產能和基礎設施擴建項目,顯示全球對化工行業投資增加的趨勢。

埃克森美孚在回應加州當局調查的聲明中表示,公司專注於發展解決方案,例如建立首個「具商業規模的先進回收技術」,並且指「此類毫無根據的指控分散了當下重要合作工作的注意力」。埃克森美孚所指的「先進回收」(advanced recycling),亦稱化學回收(chemical recycling),需要使用各種化學過程,例如熱解(pyrolysis)和氣化(gasificaiton)將塑膠轉化為其他小分子。最常見的方法是以極高溫加熱塑膠,將其轉化為石油和氣體等石化原材料,然後可以用作燃料或塑膠原料。

「一個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行業機構「歐洲塑膠協會」(Plastics Europe)的數據,預計歐洲塑膠生產商在 2025 年至 2030 年間,對化學回收的投資將從 26 億增加到 72 億歐元。而在美國,由塑膠製造商主導的行業組織「美國化學理事會」(ACC)報告稱,自 2017 年以來,曾宣佈對先進回收項目投入的資金已超過 75 億美元,且未來還會有更多投資。據「衛報」報道,2018 年中國停止塑膠廢料入口後,ACC 一直推動先進回收,還遊說州政府,使化學回收免受各種環境法規約束。目前美國有 18 個州已通過不同方式的法案鼓勵塑料的先進回收(或化學回收)。

惟先進回收的效用和前景仍受爭議。化工業界標榜這種將塑膠還原成石化原材料的做法,能生產更高質量的塑膠,例如確保再生塑膠可達食品安全級別。然而,先進回收的過程需使用龐大能源,甚至比製造原生塑膠還要多。而那些先進回收公司同樣要面對困擾傳統回收商數十年的障礙:收集、分類和清潔塑膠垃圾的成本不菲。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可持續化學技術教授 Jason Hallett,便將其中一種先進回收技術熱解回收,形容為「一個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a solution in search of a problem)。路透社 2021 年一項調查,曾揭露多個先進回收計劃失敗的例子,並指出全球 30 個相關項目中,超過一半進度比先前宣佈的商業計劃落後數年。

石油及石化公司宣揚先進回收為膠災解決救星,或僅屬拖延之計。接受綠色和平資助的調查新聞網站 UnEarthed,就在 2021 年的報道揭露埃克森美孚在氣候變化和塑膠問題的遊說策略。記者以企業招聘人員的身份作臥底,讓埃克森美孚遊說團隊的高級主任 Keith McCoy 談論各種遊說策略,包括利用行業協會作為公眾代表,以避免品牌與該問題有所關聯;對於環境措施和規管,則力陳其不可能落實的原因。McCoy 補充指,如果公司不能找到解決回收問題的辦法,就會對國會議員提出一些看起來正在作為的措施,例如指他們正在做研究、正在研究市場、正在研究化學原理。

有些環保倡議者認為,解決世界塑膠危機的最佳方法是遏制生產和使用即棄塑膠產品。惟塑膠滲透全球經濟,林林總總的產品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替代材料,回收塑膠仍是緩解塑膠污染的重要途徑。回收成效不彰,主因是原生塑膠的成本仍比再生塑膠便宜,及塑膠種類繁多,分類和清潔成本高昂。要解決膠災,仍有賴政界界入、規管塑膠生產和使用,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為污染付上責任,改變塑膠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