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日本人拍的外國電影,與外國人拍的日本電影

A+A-
電影版「鋼之鍊金術師」劇照。

在那個陳奕迅仍然會唱兒歌的年代,「鋼之鍊金術師」對於死亡、人類記憶、神明與真相等題材,有著非一般少年漫畫層次的探討,其震撼力讓人畢生難忘。

十年過後,真人電影版的「鋼之鍊金術師」,則帶來另一次元的震撼。衝擊理智,挑戰耐力,完全考驗觀眾對原著漫畫和愛德華兄弟的愛。

客觀來說,由山田涼介主演的電影版「鋼之鍊金術師」是出色的,尤其聰明地挑選了原著中最精彩的幾個部分作為重點,而原著在後期鋪排較混亂的煉丹術和異國風情,則完全跳過(或留待下一集?)。只計劇本,其實改編得頗為完整和合理,分數不低,至於此片主打的視覺特技場面,也不失禮,至少比起早前的「進擊的巨人」高上幾班,說到這裡為止,仍是一部值得稱許的作品。

但如果,在電影中那個虛構的仿歐洲舞台,每出現一個染金髮扮外國人的日本人面孔,就扣一分,而他們每說一句日文,就再扣一分。那麼,有本田翼都無用,完場時應該已經負一千分,全片主觀感受,只能說是慘不忍睹。

電影版「鋼之鍊金術師」劇照。

當日本電影牽涉外國元素,往往都容易出事。首先就看地域,鄰近東亞地區如香港、台灣、新加坡或泰國,情況會好一點,劇組至少會入鄉隨俗,加插幾句當地語言,甚至讓一兩位當地演員出鏡。同樣由山田涼介主演的電視劇「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香港九龍財寶殺人事件」是其中的好例子,劇中由曾志偉、徐若瑄和吳尊飾演部分重要角色,起碼從語言運用到角色形象,於整體觀感都增加了不少說服力 —— 總不可能找岸部一德取代曾志偉飾演九龍皇帝吧。又譬如草彅剛和水原希子去年主演的「謊言戰爭」,間中有幾場戲移師泰國,兩人會試著說幾句半鹹淡的泰文,貼合真實情況。

然而,離開東亞地域,來到歐美舞台 —— 無論是否真的外景拍攝,劇組上下都幾近完全放棄文化共融,情願「全面日本化」。這就是真人電影版的「鋼之鍊金術師」了,全員日本人,扮成全員「外國人」,而且毫不見外地一直說著流利日文。以片假名發音,讀出一個又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對日本以外的觀眾)可謂無限突兀。最大原因,莫過於日本人普遍都對英語感覺陌生和排斥,儘管同樣聽不明白,但他們對中文、韓文甚至泰文,其接受程度都稍高於英文。日本人的英語水平極為可怕,也非朝夕偏見,或應該說,是日本人怕了英文。新垣結衣上綜藝節目宣傳日劇「Code Blue」,結果連 Blue 都串不出來。重點當然不是新垣結衣的英文差過石原里美,而是日本綜藝節目居然有這樣一個考驗明星串不串得出英文單詞的環節,獎門人會不會叫四大獎老串出 TVB 全名?因為日本仍然是一個以當地語言(片假名)作為學習、拼讀外國語言主要途徑的地方,結果讓英文成為日本最為假熟悉、假流行的第二語言,表面上愈常使用,實際上愈怕使用,半鹹半淡地說一兩句泰文、中文倒沒甚麼可怕,讓人發現自己的英文是真心差勁,就像新垣結衣那麼尷尬了。既然不敢使用,索性完全不用,也是日本電影幾乎一直無法好好處理外國元素的成因。

反其道而行,突兀到極致反而就很精彩。例如讓我記憶深刻的「羅馬浴場」。擁有外國人面孔的阿部寬和北村一輝,這邊廂在古羅馬浴場說著日文,然後時空穿梭去到現代日本,阿部寬卻不知道自己來到一個叫日本的地方,而他正好就是用日文讀出這段內心對白的。「羅馬浴場」完全不合邏輯到極致,結果玩味無窮,然而,同樣不合邏輯的「鋼之鍊金術師」則有如一板一眼地做著某件突兀的事,結果用了很高的成本,拍出一部質素很低的電影。

電影「局外人」劇照。

近年 Netflix 積極發展日本電影,「鋼之鍊金術師」也屬於其引進歐美市場的原創電影之一,效果不佳,但相反地,其實 Netflix 亦有關於日本題材的原創電影,外國劇組出手規格一點也不低。相當推薦 Jared Leto 和淺野忠信飾演的「局外人The Outsider)」,一個講述二戰後大阪黑幫興衰的故事。開場之際都不是太有信心,因為由外國人拍的日本電影會面對另一套問題,譬如很多時會出現明顯的東方主義情意結,又或者流於西方救世主的論調,像「最後武士」或者「金陵十三釵」的 Christian Bale 都讓人看得搖頭嘆息。不過,Jared Leto 畢竟是在 Heath Ledger 過身後夠膽再挑戰 Joker 一角的演員,確實是位不可多得、可塑性極高的千面人,跟只屬於偶像演員的山田涼介實力差距懸殊。而戲中跟 Jared Leto 有無數對手戲的日本演員,也沒有山田涼介那種突兀感,原因直接,就是因為英文好。與 Jared Leto 搭檔的淺野忠信,有 4 分之 1 外國人血統,也是目前日本影壇其中一個能夠進軍國際市場的日本演員。讓我頗感意外的是女主角忽那汐里,查一下資料才知道她原來是生於澳洲的雙重國籍演員。並不是說英文好演技就會好,但在東西合璧的電影製作中,這明顯是挑選演員的一大關鍵。

以日本畫風呈現外國故事,並無問題,就像「鋼之鍊金術師」的原著漫畫。但牽涉層面更廣泛的電影創作,則需要演員、劇本對白、場景等方面配合妥當,結合兩地元素的電影,成敗關鍵在於文化碰撞,這至少需要呈現出基本的文化和語言認知。過去不少外國遊戲生產商製作的電玩遊戲,都有出現過香港或中國場景,但在畫面中出現的中文字,多數並無意思或語法不通。「鋼之鍊金術師」同樣有此毛病,話說兩兄弟前往製作賢者之石的秘密基地,門口的大招牌赫然寫著「Canning Company(罐頭工廠)」,很難不笑。Jared Leto 去地下賭場收錢,難道門口要寫 Hidden Casino

電影「局外人」劇照。

外國電影玩日本元素,就像外國人紋日本刺青,都可以變成四不像,奇洛李維斯拍「太極俠」,效果都非常糟糕。不過,Jared Leto 在「局外人」飾演日本黑道,化學反應則甚為理想。相對來說,「鋼之鍊金術師」就是一次鍊成失敗的產品。

「你還是回去演金田一吧,哥哥。」鐵皮弟弟如是說。不是集齊演員、資金、劇本和檔期就可以成功,看過原著就會明白,關鍵還是賢者之石 —— 土壤問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專欄作家、文藝雜誌主編。旅居台北多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等。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集「紙烏鴉」、「獅人鳳」。

http://www.facebook.com/a38red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