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單車主導城市發展

A+A-
圖片來源:VISITCOPENHAGEN 官方網頁

文:康梓泠 Bosco Hong
圖:Lorraine Cultfish

很經典的哥本哈根景緻。在城內騎單車,永遠比駕車方便得多。/圖片來源:VISITCOPENHAGEN 官方網頁
很經典的哥本哈根景緻。在城內騎單車,永遠比駕車方便得多。/圖片來源:VISITCOPENHAGEN 官方網頁

建築學,追求的不純粹只是一座結構,更是連結城市設計與發展的學問。

凡事物極必反,在汽車污染嚴重,擠塞得水泄不通的世代,交通規劃方面,汽車主導會慢慢成為歷史,曾經以為會被潮流淘汰的單車,將成為未來都市設計的主要範疇。世界上單車交通最繁忙的都市,除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和丹麥哥本哈根,還有瑞典斯特哥爾摩、法國巴黎,以及英國倫敦。乍聽之下,都有一個共通點,全是先進的國家首都,而且所有海濱,都是單車幹道。

哥本哈根的公共租用單車,已發展到內置電腦系統。輕按螢幕,即可指導路線,又或介紹建築,甚至告知哪兒可以停放單車。
哥本哈根的公共租用單車,已發展到內置電腦系統。輕按螢幕,即可指導路線,又或介紹建築,甚至告知哪兒可以停放單車。

一輛五人家庭房車,通常只載一人,50 多部車,足以佔據整條畢打街。但 50 部單車呢?原來只會佔據畢打街的一角。地少人多,要釋放空間,多建樓房,拆毀舊區重建,在歐洲多國尤其北歐並不可行,何況削減郊野空間?減少汽車,鼓勵單車,由上而下,首相也騎單車穿梭市內,才是首選。斯德哥爾摩作為全球著名的步行城市(Walkable City),亦在研究如何將城市發展到無汽車需要。

單車在歐洲城市生活必不可少,建築也開始圍繞單車建造。全市單車徑建於行人路旁,行人和單車共同前進,但分割清楚,互不侵犯。行人只要稍稍越界,騎車手就會將聲呼喝叫罵,怒目直瞪,遊客也無情可說。管你國情容許逆線行車、人車同線,但在歐洲,於楚河漢界的道理之間,沒有相讓空間。

哥本哈根著名的住宅建築 8 House,單車可以從地下直通頂層。
哥本哈根著名的住宅建築 8 House,單車可以從地下直通頂層。

歐洲城市,特別北歐,從南到北,由西去東,可以足不點地,坐在一輛單車上走完。因為單車普及,幾乎所有近十多年的北歐建築,都要求設有能夠容納單車的電梯,就像要求住宅單位內有窗和有自來水一樣基本,因為住宅地庫通常是偌大的單車場。

早上坐在街頭咖啡店,眼前騎車經過的,幾乎全是西裝筆挺的俊男,又或晶亮耳環配上線條樸素裙子的優雅女生。停在燈口前的那位即使已過 70 歲,滿頭花髮,皺紋滿面,但眼光精銳直射,一身海軍藍色西裝,仍然掩蓋不了那雪白衣領與袋巾後的那結實身軀。在倫敦,如果幸運,或許會看見前戴頭盔、穿螢光反光衣的前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約莫十年前,曾蔭權每朝從禮賓府到 300 米外的聖約翰座堂彌撒,三分鐘路程,都要坐駕接送,他一步單車也不願騎。在北京,即將退任的瑞典駐華大使羅睿德,是其中一個中國著名的駐華外交官。他出行代步,不是前後配有一副獨特車牌的行政房車,而是德國製的單車一輛,他認為因為真正的中國民情,從日常生活習慣,到飲食氣候方言,不是隔一道防彈玻璃,在車廂裡享受冷暖氣,就可以了解得到。這不叫微服出巡,這叫自然生活。

當然單車不能全年通行。瑞典冬天也會降到零下 20 度,在這個時候,於都市間騎單車風馳電制,連當地人也會覺得這人腦袋出事。香港的整個秋冬季,合共五個月,氣溫剛好是北歐的夏季,正是最適宜騎單車出行的時份。一輛單車,沿海邊,平坦無坡,從西灣河到中環,或從觀塘到尖沙咀,有甚麼比那道精彩了全球人類的海巷與天際線,作為上班前的一客早餐更為提神?

當北歐人到老時仍然魄力,但中環到處的華人金融商場精英,身材因年齡增長,漸漸頂起了一個肚子,又或珠圓玉潤,眼睛因長期直視電腦而變得瞇小,或許就因為缺了一步單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