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源:本來無一物的雞尾酒

A+A-

雞尾酒的出現眾說紛紜,其中一個最有趣的說法,是認為雞尾酒緣起於美國獨立戰爭(1775 – 1783 年)。屬於美國維珍尼亞騎兵隊的愛爾蘭青年 Patrick 陣亡,他年輕的遺孀佩姬跟隨騎兵隊移往 Winchester 時,在那裡開設了酒館,親手調製各種酒,並以低價供應士兵飲用。

某日,佩姬潛入反對獨立的保王黨派人士家中,偷出擁有美麗尾毛的公雞(Cock)。她用公雞弄了道好菜慰勞士兵,餐後士兵進到酒館,發現攪拌酒的棒子裝飾上,有他們熟知的那頭公雞的尾羽,士兵們心照自己吃的,正是王黨派的公雞,此舉令士氣大振。這種傳說,連上美國獨立戰爭,又具喜劇元素,就先當著是雞尾酒的起源吧。而 Cocktail 此字用於飲料名稱(不清楚是否酒類),根據牛津英文字典,首次見於 1803 年 4 月 28 日 出版的 The Farmer’s Cabinet 。

sel_0005-s
Sidecar 以 Martell Noblige 為酒底,配以檸檬及 triple sec 三重蒸餾橙酒調製,並在杯邊沾上碎糖。

一戰將雞尾酒帶進世界吧台

雞尾酒起源美國,而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將雞尾酒文化帶往歐洲。男人在戰場,如果不飲酒,其實很難想像他們如何面對。不要忘記,一個世紀前的戰爭場面跟今天很不同,沒有搖控軍備,滿目血肉模糊,每天這樣大的刺激下,沒有令人忘憂的酒精,再正常的人也會發狂。所以,一戰期間,雞尾酒文化也伴隨著美兵共赴戰場。其中一種因這場戰事而生的雞尾酒款,便是 Sidecar 。相傳一戰時期,身在法國的美國軍官想有合口味的酒款可嘆,所以,便衍生了這款以法國干邑為基酒,又合美國人口味,並以軍事電單車拉著的小車(Sidecar)命名的雞尾酒。後來,此款雞尾酒晉身傳奇,成為著名雞尾酒款之一。

當事情古老到某一段時間,便會重新興起,是潮流法則,雞尾酒也不例外。一戰後超過一個世紀,Martell 與 Stockton 合作,復刻這經典創意,不用置身槍林彈雨,你便可以在 Stockton 欣賞這款經典雞尾酒,最重要的是為了玩得認真,Martell 推出備有流動酒吧的獨特電單車,在小拖車中設有已預先調好的 Sidecar,即時提供雞尾酒,當你某天特然遇到,定不要錯過。不過古老當時興,不止於一戰酒款,也暗示了歐洲政局,在一、兩次大戰,歐洲曾經齊心希望大家共富貴,不過從這年看來,又再回到亂局邊緣……

el-collagero-10-22-2016-17_32_42
Bao Bei 自行研製的三款東方風味雞尾酒(左起):Mut-Cha、Remedy 24 及 White Peony。

全球化,雞尾酒愈溝愈精彩

雞尾酒的精神著重於融合及嬉戲娛樂,聽上去,是不是十分美國呢?他的調混哲學更像是烹調,簡單講,就是不先設限制,甚麼也要溝在一起試一下,禪一點說,雞尾酒的精髓,就在於「本來無一物」。這種精神,結合美國在二戰後的國力,雞尾酒文化征服全世界,因為有人會不喜歡特定酒釀,如葡萄酒或威士忌,但絕對不可能不喜歡隨時隨地能融合當地文化的雞尾酒,而且這賦予雞尾酒產品無限彈性。

所以,當這份精神來到香港,自然又有新花樣。早前,其實曾經在品嚐過以玫瑰露及竹葉青所做的雞尾酒,以中國酒釀為基酒,發現玫瑰露原來做雞尾酒基酒是非常不俗的。不過除了結合當地酒釀,也可以結合當地食材。早前,Bao Bei 便創新推出三款充滿東方色彩的雞尾酒,分別是 White Peony(材料:白牡丹茶、氈酒、桃味酒、茉莉花糖漿)、Mut-Cha(材料:玄米茶、煎茶、抹茶、香料冧酒、白可可)及 Remedy 24(廿四味、伏特加、芒果蓉、杞子、薄荷葉)。

品味時的有趣之處,在於似乎突然身處西方,回看自己本來熟悉的一切,美國的文化是大溶爐,但溶爐既糅融一切,也會鑄上自己的標記,特別是以廿四味調酒,味道在熟悉與不熟悉之間,感覺奇怪但非常好玩,也重新發現身邊的日常,其實在別人眼中,一點也不日常,這種難飲的飲料,相信西方人到死也不明,為何我們如此珍視。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