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想死無咁易」——真正做到笑中有淚

A+A-
電影「想死無咁易」劇照

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共五齣電影獲提名。我本來看過三齣,最不能接受「爸不得妳快樂」(Toni Erdmann);得獎的「伊朗式遷居」(The Salesman)也不太有感覺;戰爭片「十個拆彈的少年」(Land of Mine)好一點,但又未到非勝不可的水平。終於,看到瑞典代表「想死無咁易」(A Man Called Ove),我真心為電影失落殊榮而難過和不忿。

很少會似賣廣告般為一齣電影宣傳,但這齣值得。尤其這片只在一間戲院作少量放映,很容易會被忽略。先簡介一下劇情:有個 59 歲男人,剛喪偶及失業,打算自殺。但每次自殺,總會遇到少少阻礙,死唔去,又要面對不同問題。

電影「想死無咁易」海報

它有點似「大魚奇緣」(Big Fish),透過男子自殺時在腦海回憶的畫面,我們得知男子與妻子如何相識、經歷過甚麼風風雨雨和對男子構成甚麼影響;也得知男子如何成長、跟父親的感情和跟鄰居或朋友的恩怨。

它還有點似「怒火風暴」(Falling Down)與「我,不低頭」(I, Daniel Blake)。男子的性格是堅持信念類型,會為妻子權益不惜一切;會為同伴福祉而仗義執言,大力抨擊官僚的貪婪和冷血。人物性格根本是外冷內熱,別人眼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在他眼中,規則就是規則,是值得至死也執著的原則。

同一時間,它還帶點「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的色彩。透過男子的一生,反映出社會上普及價值觀的演變。不單如此,它還緊貼現實,借向自己投靠的同性戀少年,講反歧視;借由伊朗移居過來的新鄰居,講種族共融;借芝娃娃與流浪貓,為弱勢社群發聲。男子身處的社區,就像比喻瑞典,固有的規則需要嚴格遵守,不代表要排他。層次豐富到一個很勁很勁的程度。

角色的行為變化,全部都有跡可尋。因為以前的意外,因為一直以來的缺失,最容易被小朋友打動。去到結局,看著男子拿出舊傢具,那個表情,你會忍不住即時流淚。而難得在整齣電影,一點煽情也沒有,真真正正做到笑中有淚。通常,一齣電影夾雜如此複雜多變的訊息,很容易便會四不像,「想死無咁易」卻糅合得渾然天成,就似「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將不同的絕學融匯貫通,自成一派。敗北奧斯卡,我真的覺得主要因為來自北歐,表面上不夠力度攻擊美國總統。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