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算帳:希拉莉才是該問 What Happened? 的人

A+A-
有評論質疑,希拉莉仍未明白自己輸在哪兒,她才是那位該問「發生甚麼事」的人。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評論質疑,希拉莉仍未明白自己輸在哪兒,她才是那位該問「發生甚麼事」的人。 圖片來源:路透社

希拉莉多年來精心部署,渴望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豈料最後大熱倒灶,輸給杜林普。等了大半年,她出版新書 What Happened ,總結競選過程,剖析落敗原因,告訴大眾當時到底「發生甚麼事」。不過「華盛頓郵報」外交及內政專欄作家 Marc Thiessen 認為,書名應改為「What Happened?」才對,因為她本人似乎仍未搞清大選期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致其白宮夢碎。

從曝光的內容看來,希拉莉縱為敗選承認責任,但更多的是埋怨和批評他人。在其「清算名單」中,有涉嫌從中作梗的俄羅斯、披露「電郵門」文件的維基解密、選前宣布調查她的時任 FBI 局長科米(James Comey)、初選勁敵桑德斯和前上司奧巴馬。而宣傳活動方便,她更將矛頭指向「偏執的白人民族主義者」,直言部分選民對現況不滿,只求發洩怒氣,而杜林普那些「帶有歧視和偏見」的發言,正合了他們的心意。

對她這種「我雖有錯,但他們更錯」的態度,Thiessen 逐點提出反駁。

他首先糾正,那些把票投給杜林普的白人選民,不見得都是種族歧視者,因為他們當中不少曾投票給奧巴馬 —— 全國有近 700 個郡曾兩度投選奧巴馬,但當中有三分一在去年改投杜林普。「紐約時報」亦有報道指出,「近四分一曾在 2012 年投票予奧巴馬的工薪階層在 2016 年倒戈支持杜林普,或兩大黨以外的候選人。Thiessen 認為,說光靠杜林普的「種族及性別歧視呼籲」,就能令曾經支持首位黑人總統的民主黨選民突變成種族主義分子,實在難以服眾。更何況,連民主黨民調專家 Stan Greenberg 也指,很多變節的工薪選民甚至並非白人。

希拉莉認為部分選民被杜林著的偏激言論搶走,但 Marc Thiessen 反駁,不少選民只是對她和民主黨失望,才會倒戈相向。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日 Greenberg 在政治雜誌 American Prospect 撰文表示:「民主黨沒有『白人工薪階層問題』,有的是『工薪階層問題』…… 民主黨失去所有工薪階層的支持,包括少數族裔、未婚女性及千禧一代這些日益壯大的選民群。」自由派超級政治行動組織 Priorities USA Action 的民調也顯示,這批選民最關心的 7 大議題是:維護社會保障及醫療制度、為美國工人創造高收入職位、確保美國人有負擔得來的保險、消除政府內部貪污、打擊外判行為、確保富人公平賦稅及監控金融市場,明顯有別於與白人民族主義者的關注重點,反映希拉莉的指控站不住腳。

Thiessen 認為,奧巴馬支持者「叛變」到杜林普陣營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一直聽希拉莉和民主黨人吹噓經濟有多好,自己卻無法分享成果。Priorities USA Action 的民調顯示,「在支持奧巴馬改為支持杜林普的選民當中,50% 表示收入低於生活成本,另有 31% 表示收入僅能追上生活成本」。希拉莉吹捧奧巴馬時期的經濟進步,只令人覺得她「離地」。Thiessen 批評,工薪選民心懷不滿,是因為家庭收入停滯或下降,感到被隔離在勞動力以外。社區陷入濫藥與絕望之中,希拉莉卻仍未分清這些人與白人民族主義者的分別,無視了這些怨屈,眾人於是倒戈相向。

除此之外,Thiessen 還指希拉莉未能像奧巴馬般動員民主黨,而對於利用私人伺服器收發公務電郵一事,她與克林頓基金會又多番狡辯,導致美國大眾認定她既不誠實又腐敗,形象大打折扣。這些「罪行」統統埋下了敗選的伏線。

Thiessen 提醒,希拉莉表明不會再選總統,所以她是否明白去年「發生了甚麼事」,其實不太重要,但民主黨並不一樣。該黨理應挽回工薪選民的心,現時卻自稱「對抗者」,進一步疏遠這些改投杜林普的選民,卻又希望他們在下屆大選能回心轉意,重投自由派陣營。他直言:「這正正是導致去年敗選的策略。我們就等著看 2020 年他們會否再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