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北京一間外語大學進行調查後,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及共享單車這 4 種新事物,在內地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去年經馬化騰一提,這個稱號更是名揚四方,連官媒也跟著向海外吹捧,讓世人都知國家的偉大。惟尷尬的是,「新四大發明」皆非中國原創,只是在中國受到廣泛應用,得以急速發展。英國廣播公司近日進行 Reality Check,闡述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及共享單車的真正源起,分析內地宣揚「中國新四大發明」的用意何在。
無可否認,中國確比其他國家更廣泛應用「新四大發明」:內地擁有全球最大高鐵網絡,全長達到 22,000 公里,並爭取 2030 年翻倍;官方統計表示,去年首 10 個月移動支付總額達 12.7 兆美元,屬全球最大數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PwC)去年的研究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今年 2 月交通運輸部公佈,全國現有 4 億名共享單車登記用戶,以及 2,300 萬架共享單車。然而 BBC 指出,這些技術全非中國「發明」。
高鐵
「高速鐵路」其實沒有標準定義。歐盟對「高速」的定義是,新建的鐵路至少行走時速 250 公里,舊有鐵路則至少達到時速 200 公里。根據國際鐵路聯盟,最初的高鐵服務是 1964 年的日本新幹線。雖然在這之前,歐洲已有多次高速紀錄,包括 1955 年法國一架列車達到時速 331 公里,但東京往來大阪的路線,首班列車最高時速達至 210 公里,乃首條以如此高速行駛的定期路線,所以得到「首創」美譽。中國則遲至 2008 年才運行首條高鐵路線,由北京開往天津。
移動裝置支付交易
首批利用移動裝置進行的支付交易發生在 1997 年的芬蘭。有報道指,芬蘭的電訊公司提供服務,用戶可以撥打付費電話號碼,讓一座點唱機及多部飲料自動販賣機運作,當中包括赫爾辛基機場內的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但有不少人質疑,移動支付科技真正始於 2014 年的 Apple Pay。若以後者為準,中國在這方面是否稱得上為先行者,或可爭拗一下。
網購
普遍認為英國人 Michael Aldrich 在 1979 年創造網上購物概念。他利用名為 Videotex 的技術,將一台普通電視機與地方零售商的電腦,以一條電話線連接起來。不過直至 1995 年亞馬遜和 eBay 開始營運網站,電子商務才開始普及。
共享單車
全球首個共享單車概念稱為「白單車計劃」,在 1960 年代由荷蘭反文化運動 Provo 引入阿姆斯特丹。然而,荷蘭警方恐防他們鼓勵盜竊,遂將單車全數充公。到了 1990 年代,首個大型共享單車計劃在多個歐洲城市開展,最先引入的相信是哥本哈根。Mobike 和 Ofo 等中國公司則走在「無鎖」共享單車的尖端,讓用戶以手機找出單車,亦可隨處放下單車,毋須泊回特定位置上鎖。至於這種做法引發的垃圾單車問題,當然不在官媒宣傳之列。
面對外界的質疑,內地設法自圓其說。廈門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許共城去年在「中國日報」發表評論,就這樣辯解:「有些人或會反駁,『新四大發明』依據的技術並非源於中國。此話沒錯,但利用技術得出這些新發明的卻是中國。」但既然名不正言不順,何以中方還要將「新四大發明」掛在口邊,反覆歌頌宣揚?
BBC 分析,中國試圖在 2020 年前成為她口中的「創新型國家」,所以格外重視科技成就。上月初,新華社一篇評論便指:「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下,中國多年來處於下風,如今開始意識到自主開發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唯有這樣方能真正得以獨立,贏得夥伴和對手的尊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在 2015 年於研發方面花近 2 兆美元,佔全球的 21%,金額之高僅次於美國。但畢竟研發需時,在取得成果前,唯有「借」用一下外國成就,在國際充撐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