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紗為何要白色?要問維多利亞女皇

A+A-
威廉王子大婚當天,凱特身穿一襲白色婚紗。 圖片來源:路透社

哈里王子婚禮將於本月 19 日舉行,與一眾凡夫俗子的婚禮不同,英國王室的婚禮經常成為全球焦點。最大原因自然是人們可從典禮,一睹那份貴族氣派,所以新娘子的婚紗,亦是媒體的報道重點。披上一襲華麗的白色婚紗、行西式婚禮,或是不少準新娘的夢想。然而,何以婚紗設計多以白色為主,設計師及新娘甚少選擇其他顏色?儘管有解讀為白色代表純潔,但若回溯起源,原因卻不盡然。

維多利亞女皇婚紗畫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今天,假如新娘穿著白色以外的婚紗,想必成為婚禮一大話題。但早在 19 世紀中以前,婚紗顏色的選擇,仍是百花齊放,不拘一格。在維多利亞時代,紅色對新娘來說是更受歡迎的顏色。而在此之前,貴族婚禮上,雖亦有穿白裙的例子,如 1558 年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亦曾有此舉,但卻未能左右日後風潮。直至 1840 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與亞厘畢親王(Prince Albert)大婚之日,以一身白色嫁衣示人,才掀起一場白色革命。

其實一直以來,歐洲貴族間的婚姻,大多涉及權力、財富而非愛情,故一眾貴族,往往著力裝扮新娘,以炫耀財富勢力。而女王當時採用設計相對簡單的白色禮服,打破一貫的奢華風格之外,亦另有政治作用。該襲婚紗或算不上特別華麗,最大特色便是縫上由英國城鎮漢寧頓(Honiton)手工生產的蕾絲。女王預計,自己的婚紗款式將成為各地報道對象,故選擇穿著來自國內村莊製作的蕾絲婚紗,有望提振蕾絲行業。同時女王認為,白色長裙最能突顯蕾絲製作者的卓越手藝。除了宣傳英國工業,這款婚紗更是體現國君的節儉作風與價值觀。因為女王其後命人從婚紗上挑出蕾絲,反覆繡於不同衣裝上重新使用,盡顯賢君風範。

一切亦如女王當初估計,報紙專欄及女性雜誌,均在往後數月,持續報道、討論女王的婚紗設計;消息廣泛傳播,更跨越大西洋,及至帝國殖民地。不過,討論重點似乎更著重於婚紗的用色。白色婚紗因受女王「加持」,漸漸成為婚紗設計主流。1849 年,維多利亞時代的時尚雜誌 Godey’s Lady’s Book 更斷言:「風俗從一開始,便已決定白色是婚紗的最佳色調。不論材質如何,白色都是少女純潔無瑕的象徵。」

然而,白色婚紗之所以能捉住廣大人心,原因不只是雜誌評論的「純潔」,還有白色所隱藏的「銅臭」。當時,清洗白色衣服遠不如今天方便容易,意味普通人若是不慎弄髒,將難以清洗污跡。故社會上只有富裕人士,才能負擔白色衣服背後的成本。對勞動階層來說,考慮到婚禮上喝酒跳舞等慶祝活動,婚紗隨時有所污損,加上嫁衣通常只穿一次,購買白色禮服便是不切實際。故若能夠穿上白色長裙,身份階級自然不言而喻。可以說,白色婚紗成為女士的夢想、潮流的指標,卻也是個不易實現的夢。

直至二戰結束後,中產階級崛起,有能力享受昔日富者的生活,社會便浮現購買婚紗慶祝人生大事的想法。再者,電影為穿著白色婚紗的女性,塑造出佇立於教堂的美好形象,終於把白色推向現時的「傳統」地位。當然,人們還是有選擇的自由,在白色主流以外,也有人選擇別的顏色,如經歷 8 次婚姻的著名女演員伊莉莎伯泰萊(Elizabeth Taylor),只有其中兩次選擇披上白色婚紗,在其 1964 年的婚禮上,更穿上黃色長裙。2013 年,電影「魔盜王(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的女主角 Keira Knightley,則選擇了淺灰色的 Chanel 連身短裙作婚紗。這般敢於改變婚紗顏色的舉動,反而承繼了女王當年反傳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