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太窮,買不起恐龍?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電影「侏羅紀公園」面世 25 年,同系列的第 5 部作品 「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Jurassic World : Fallen Kingdom)」亦將於本月上映,但戲內令恐龍復活一事,在現實中仍只屬幻想。想要「膜拜」這些昔日的地球霸主,如今尚可到博物館觀賞骸骨。只是古生物學家憂慮,化石拍賣屢創天價成交,資金有限的學術界難以競投,就連博物館也買不起,結果令這些極具研究價值的標本,落入私人手中,從此脫離科學。

爭議源於本週在巴黎舉行的一場拍賣,拍賣品是一副幾乎完整的食肉恐龍骸骨,在 2013 至 2015 年間從美國懷俄明州一塊私人土地掘出,全長接近 9 米,相信曾活於 1.54 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最終以超過 200 萬歐元成交。但在上月中旬,代表逾 2,200 名國際古生物學家的古脊椎動物學會,去信拍賣行 Aguttes 要求取消是次拍賣。該會批評「售予私人的化石標本是脫離科學」,強調「在科學上重要的脊椎動物化石,是我們共同自然遺產的一部分,值得由公眾持有」,保存在公共存儲庫內,令科學家得以審閱和闡釋。

拍賣行發言人 Eric Mickeler 強調,拍賣是「誠實、公開、合法及備有證明文件」,至於誰可購買和出售化石的討論,亦已是個老話題。他重申:「從 19 世紀開始,化石市場便有私人公司及買家組織活躍其中,而非專屬博物館。」週一競投結束後,拍賣商亦引述買家所言:「任何人都會有機會看到它,它很快就會被借予博物館,供科學家研究。」不過古脊椎動物學會擔心,是次拍賣反映私人買賣化石將更廣泛增加。該會雖未收集拍賣恐龍化石的資料,但主席 David Polly 表示同類買賣變得頻繁,而且「天價拍賣變得更加普遍」。

巴黎近年主辦大量化石拍賣會:今年 4 月,拍賣行 Binoche et Giquello 以逾 140 萬歐元的成交價,分別賣出一副異特龍(Allosaurus )骸骨和一副梁龍(Diplodocus)骸骨,去年該拍賣行亦曾出售一塊三角龍(Triceratops )頭骨;Aguttes 則在 2016 年以超過 110 萬歐元賣出一副異特龍骸骨,並在去年近 550 萬歐元的成交價,售出一副西伯利亞猛獁象(Siberian mammoth)的化石。然而,絕大部分博物館的資金有限,不足以參與這些涉及天文數字的競投。

圖片來源:路透社

Polly 認為:「我們沒資金供人搜集化石,或是在公開市場購入化石,因為科研的運作成本都撐不起這樣的運作,令任何有可能產生高價的拍賣都惹人擔憂。」他強調:「我們將化石視作自然遺產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相當關注為化石創造商業價值一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 Paul Barrett 亦指,很多博物館由於預算緊縮,加上本已擁有大量藏品,現時都少買了化石,商業化石收藏家或將目光轉投私人買家身上。他表示:「似乎有更多財力雄厚的公司和個人有意收購恐龍。」

學界力圖阻止,但恐成效甚微。Barrett 解釋,在拍賣會上出售的恐龍化石,絕大部分出土自美國的私人土地。他指出:「基本上,現時只在美國,方可取得恐龍骸骨來定期合法出售。英國等其他地方,在某些情況也是合法,只不過在美國以外的地方,難以發現完整骸骨。」至於在中國、蒙古及阿根廷等國家,也可發現完整化石,但有法例禁止出口。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古生物學家 Phil Currie 認為,美國需要成立一個慈善基金,購買合法收集而來的私人標本,將其置於國內的博物館。Polly 則希望美國實施規管或進行立法,確保來自私人土地的重要標本,能被納入公眾收藏。

同為古生物學家的 Vincent Santucci 自 1980 年代開始監察化石貿易,對規管一事並不樂觀,因為「私人財產的概念在美國是何其根深蒂固」。但隸屬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他擔心,高度公開的化石拍賣會,將會鼓勵業餘的化石獵人,從禁止挖掘、銷售和出口化石的聯邦土地,如國家公園等,收集化石標本。他更指出:「美國西部有大片的公共土地,蘊含相對豐富的化石。一些人或會趕著收藏,而這並非出於科學,也非出於教育,純粹只為賺筆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