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曾在亞洲引發熱潮的共享經濟,在泡沫破滅之後出現資金大轉移,湧入的新領域,叫做金融科技(Fintech)。
根據「亞洲創業投資期刊」(AVCJ)數據顯示,自 2016 年 12 月以來,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總共注資近 800 間企業,當中以中國 266 間最多;其次是印度 190 間、東南亞地區 183 間、新加坡約 86 間。
雖然大部分新創公司都撐不過三年,但不少璞玉經過洗練,已成為傳統銀行的強大對手,好比 2012 年中成立的 Grab,市值估算達 140 億美元,與東南亞前 25 大傳統銀行相比,高於其中 15 間。日本軟銀(SoftBank)、新加坡控股公司淡馬錫(Temasek)與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等都是金主。
「倫敦、紐約和矽谷人還不明白,亞洲正在引領金融服務的創新步伐。」會計師事務所安永亞太地區金融科技負責人 James Lloyd 說:「大型科技商積極涉足金融服務業。在亞洲,它們對銀行業的威脅比在其他任何地區來得強大。」
金融集團花旗亞太區銀行、資本市場及諮詢業務負責人 Jan Metzger 認為:「亞洲比其他地區領先 12 年。但不是因技術更頂尖,而是需求更龐大。它們一舉跨越數個世代,從支票簿直接轉入電子錢包、線上支付。」
千萬消費者欣然接受數碼支付平台、線上貸款與其他形式的金融科技,如今涵蓋 11 國 6.6 億人口的東南亞,都深深體驗到這道始於中國的破壞力;再往南的印度次大陸 17 億人口也有明顯感受。中國的螞蟻金服、印度的 Paytm 與印尼的 Go-Jek、東南亞最大召車應用程式 Grab 等皆為代表。
前述幾大金融科技初創商獲得天價估值,關鍵之一是不止步於提供金融服務,好比 Grab 除了自家支付平台 GrabPay、貸款合作夥伴 Ovo,也經營 GrabCar、GrabTaxi 和與外賣送遞 GrabFood 等業務。
這套「超級 App」玩法,已為這間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公司吸納龐大、高參與度的客戶群:打從在馬來西亞問世至今,已拓展至東南亞 8 國共 339 座城市,下載量達 1.6 億次。
印度當地最大支付商 Paytm 成立於 2010 年,截至去年 6 月用戶數超過 3.5 億,多於美國總人口。官方指,雖然每月活躍用戶數遠低於前述關鍵數字,但仍維持在 1 億左右。
歸根究底,亞洲金融科技蓬勃,源於數十年來傳統貸款機構的冷漠、低效和昂貴服務,這亦已是公開的秘密。2019 年,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調查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共 4,500 百名銀行客戶後發現,分別有 82%、71% 及 65% 客戶曾遭遇線上體驗不佳、電話等待時間漫長等問題。
分析師認為,傳統銀行對數碼轉型的反應大不同,有些不情願的張臂擁抱數碼未來,有些則擺脫不了慣性,最終可能滅亡或被併購。有鑑於此,渣打銀行努力擠進香港獲發執照的 8 間虛擬銀行之列,開業後,開戶、申辦信用卡等事務將僅需要花費數分鐘,而非典型的數小時。
目前看來,這場金融科技革命受益方是微企業,它們正代表著傳統銀行不願或填補不到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