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命】非洲人在中國,受到平等待遇了嗎?

A+A-
2014 年,廣州越秀區的「小非洲」社區。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 遭警察壓頸制服期間死亡,至今演變成全國反警暴及種族歧視示威浪潮。中國「環球時報」如獲至寶,以「George Floyd 謀殺案暴露美國腐朽的種族主義」為題報道事件。然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近日的報道指,中國多年來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問題,亦不容忽視。

1950 年代,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與新獨立的國家締結友好關係,正處於反殖浪潮的非洲國家,自然是中國的盟友。1960 年代起,中國政府更為在華非洲留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不過,1979 年發生的上海紡織大學暴力事件,已揭示了中國人與非洲黑人之間關係緊張。南京大學非洲學生會曾在翌年致函大學,抗議校方過去對非洲學生的不公政策,但待遇始於未有實質改善;同年,有中國學生張貼海報,批評政府對非洲人中門大開。

1986 年,200 名非洲學生在北京遊行,高呼中國人的友誼「是種族主義的面具」。1989 年,北京發生反非洲黑人抗議活動,演變成騷亂。事緣中國學生之間謠傳非洲學生殺死一名中國人;而當年在北京留學的華裔美國人郭怡廣,聽到的版本則是一個中國女生遭強姦致死。

過去的衝突,是文化差異和誤會所引起,抑或與種族主義有關?美國記者 John Pomfret 於 1989 年 1 月在中國採訪一名 25 歲中國男子。該男子當時這樣

我看見他們的黑臉就覺得不舒服。他們與我們的中國女人一起,令我怒從心上起。

當年約有 2 千名北京學生罷課,非洲人與中國女性約會,亦是他們的抗議議題之一。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 Barry Sautman,早在 1994 年以「後毛澤東時代的反黑人種族主義」為題發表論文,認為「反黑人種族主義在中國早已十分普遍,甚至導致廣泛的反黑人學生示威。」Sautman 又提到,1988 年有杭州學生聲稱,非洲人都有愛滋病毒,認為他們進入中國前,必須先作病毒檢測。

1989 年的反非洲示威,使大量非洲學生離開中國。同一時間,中國宣佈減少對非洲的無息貸款。儘管中非官方關係降溫,但兩地聯繫未有中斷,到 21 世紀的現在,互動更見頻繁,種族歧視問題亦再次受到關注。

中國與非洲互動日益頻繁,但種族歧視問題仍然存在。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09 年,中非混血兒婁靖參加上海東方衛視的比賽節目「加油!東方天使」,卻因為膚色黝黑,中國互聯網出現一片辱罵聲。「中國日報」專欄作家周黎明,當時撰文辯稱,網絡上的謾罵不是基於種族,而是階級。「數千年來,從事戶外工作的人社會地位較低。他們的皮膚在陽光下,總是黑黝黝的,而官員、學者則坐在轎裡,又有華美宅第遮擋陽光。」周又以國內皮膚白皙的女性受國人稱讚為例,指中國人甚至看不起膚色較深的同胞,尤其女性。

儘管文章承認黑人受到歧視,但黑人受中國人歧視的原因,是否如周所言,只是出於「一視同仁」的審美原因?中非關係諮詢公司 Cowries and Rice 的創辦人 Winslow Robertson 表示:「中國的種族主義,是西方所描述的那種種族歧視,抑或是另一種不同的歧視問題,一直備受討論。就我而言,這就是種族主義。雖然情況不同於美國視黑人為動產的奴役制歷史,但若種族主義的定義之一,是指針對個人無法改變的先天特質,那就屬於種族主義。」

回到近期,廣州黑人在武肺疫情下,在當地遭到歧視的問題一度引起非洲國家關注。中國官方否認歧視問題,堅稱「所有外國人都受到平等對待」,但事實是否如此?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研究員王亞秋便認為,當地在全面抗疫運動中,把矛頭對準深膚色的人:「中國是在試圖將這些人趕走。」她又補充指,廣州的非裔美國人,正是針對非洲人政策的連帶受害者,「中國人不會檢查你的護照簽證,他們只看你的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