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學專家認為增加檢測量,可減低出現超級傳播者的機會,對抗疫工作有極大幫助。可是也有人擔心,政府會借機建立秘密 DNA 資料庫,配合生物監控系統,打壓公民社會。其實多年來,學界已有很多有關生物監控的討論,究竟 DNA 資料庫為甚麼值得人擔心?
上月,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就刊登一篇文章,整理有關政府收集 DNA 的專家討論。文章指出,其中一個爭議之處,是專家可以透過被採集者的樣本,重整出他們的家族樹(family tree),變相追蹤到當中沒有交出 DNA 的家庭成員。早在 2017 年,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已發表調查報告,揭露中國政府在全國收集男性 DNA 樣本,目標是涵蓋到全國 7,000 萬人,即 10% 的男性人口。本來中國已經收集了大量疑犯和囚犯的 DNA,近年各地方政府更加快抽取工作,特別是新疆和西藏。報告估計,若掌握到 10% 男性人口的 DNA,就足以建構出全國男性的基因聯繫(Genetic Link)。
當時,中國政府聲稱此舉是為了更有效緝拿罪犯,而在報告發表後兩年,中國政府就因 DNA 技術,解決一宗 2008 年廣州發生的謀殺案,公安從 DNA 庫中發現凶手親戚,成功鎖定一名居於馬來西亞的疑犯,在其入境時將之逮捕。文章又引述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鑑證科學副教授 Mechthild Prinz ,指中國政府的做法前所未有,而且十分高壓。正常情況下政府不會收集普通市民的 DNA,即使因為調查需要,搜集過程都會受到嚴格規管,樣本則在調查後銷毀。中國政府的做法,在犯罪學角度未必站得住腳,亦未合乎必要性。
人權監察資深分析員王松蓮批評,有關做法與撲滅罪行無關,旨在鎮壓社會。她慨嘆,在中國,人們沒有私隱權可言,公安可以為所欲為,並且掌握人民自己也不知道的生物資訊。哥倫比亞大學計算生物學家 Itsik Pe’er 也指出,只要政府有足夠「創意」,就會想出無數種濫用 DNA 資料庫的方法。例如,在過往一孩政策下,DNA 資料庫可以幫助政府找出超生子女,追討罰款;也可能會利用有關技術,找出異見者的親屬滋擾。其實,在國內也有學者認為,現時 DNA 資料庫只是經驗而非「科學」,補充資料庫時「應遵循嚴格的規則」,發展方向等根本性問題,要「慎重從事」。
現時,中國政府主要收集男性 DNA 樣本中的「Y-STR」,即是指 Y 染色體上的短串聯重複序列,Prinz 指出,這個做法雖然便宜而且容易,可以在全國數以百計的鑑證實驗室作分析,但羅馬大學生物學教授 Fulvio Cruciani 認為,相關技術不能完美辨析出個體,他們要搜集更多對染色體,才能作更精確的分析。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Minas Gerais)生物學教授 Fabricio Santos 就相信,中國官方也建立了大型的血庫,透過血液樣本,政府隨時可以作更精密的基因測試,一切只是時間和金錢的問題。
面對指控,中國公安部沒有作出正面回應,拒絕回答「自然」期刊的記者的問題。新華社則在「自然」期刊文章刊出前兩星期,於 6 月 22 日發表題為「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 起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文章,指責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收取美國科技巨頭的資助,以此抹黑中國。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戰略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James Leibold 就表示,文章經過同行學術評審過程,而且資金來源公開透明,只需查看官方網站,不用起底都可以輕易找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