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版「一國兩制」:東馬來西亞分離主義

A+A-
馬來西亞一個市場,為慶祝 8 月 31 日的馬來西亞獨立日和 9 月 16 日的馬來西亞日,在帳篷上掛滿國旗和沙巴州旗。

近年,由較著名的蘇格蘭加泰隆尼亞,到鮮為港人知道的楚克布干維爾,很多地區都出現有關獨立、自決的討論。近來提到馬來西亞,人們多關注前副總理安華會否回朝執政,而塔斯曼尼亞大學亞洲研究教授 James Chi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馬來西亞多年來一個政治不穩定的因素:東馬來西亞分離主義。

二戰之後,英國陸續放棄各殖民地的統治權。馬來西亞的獨立過程十分複雜,1946 年,殖民政府把馬來半島十一州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兩年後又改組為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1957 年,聯合邦成功爭取獨立。到 1963 年,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當時稱英屬北婆羅洲)才與聯合邦簽署「馬來西亞協定」,合併成馬來西亞。

到 1965 年,新加坡卻被逐出馬來西亞。今天的馬來西亞,大致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是原馬來半島十一州,東馬來西亞就泛指 1963 年才加入的砂拉越和沙巴。近年,東馬來西亞的本土思潮愈來愈響亮,在沙巴,只有 5% 的人口是馬來人,更多是客家人、卡達山人和巴瑤人;在砂拉越,有 40% 人口是非穆斯林的達雅族(如伊班人和比達友人),24% 是華人,僅 24% 是馬來人。

James Chin 指出,不少沙巴和砂拉越人民,多年來都不滿聯邦政府,認為當權者背棄成立聯邦時的承諾。有研究就曾考究,認為當年沙巴和砂拉越之所以加入聯邦,是因為英國殖民政府的游說,他們希望全面撤出東南亞,但又不希望那些地區落入共產黨手中,故想建立一個自由而強大的馬來西亞聯邦。如非當初承諾州政府享有較大自主權,沙巴、砂拉越和汶萊或會另組獨立的聯邦。

2016 年的調查指,11% 的東馬來西亞居民希望全面自治(full autonomy),85% 居民同意應要有更大自治權,當中 Sarawak 4 Sarawakians 自治運動就收集了 30 萬個簽名。在英國脫歐後,有些砂拉越的非穆斯林專業人士和商人更高呼「脫馬」(Sarexit),不過在 2019 年,這班人要求獨立的人,還是只佔少數,支持者僅數百人

在今年剛過去的沙巴州選舉,沙巴民族復興黨(Parti Warisan Sabah)就高呼沙巴歸於人民,而非吉隆坡政府。可是,沙巴民族復興黨只取得 73 席中的 32席,而沙巴團結聯盟(Gabungan Bersatu Sabah)就拿取 38 席,他們大搞「愛沙巴」運動,主張拼經濟,放下政治分歧。恐怕來年的砂拉越選舉,也勢必觸及身份認同問題。

在東馬來西亞,由於馬來人只佔少數,人口大多不是穆斯林,而且當地族群經常通婚,宗教矛盾本來並不明顯。可是很多選民憂慮,聯邦政府會進一步強迫沙巴伊斯蘭化,打壓本地身份認同。在 2014 年,聯邦政府就禁止非穆斯林用「阿拉」一詞,但在此之前,砂拉越的基督徒已用了 150 年。2019 年,政府進一步禁止非穆斯林和穆斯林一同祈禱,但這在沙巴和砂拉越很常見。

當地人擔心伊斯蘭化和沖淡人口之餘,同時不滿經濟發展長年不均。東馬來西亞佔全國土地超過 60%,但只佔人口約  20%。東馬來西亞同時佔據 60% 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但發展卻遠遠落後於西部,其中沙巴在今年被評為最窮困州分,而砂拉越的絕對貧窮率也是全國第三。當地人就戲稱全國知名的雙子塔、檳城大橋和吉隆坡國際機場,都是用東馬來西亞的金錢來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