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虧損、勞工爭議、競爭加劇…… Zara 如何頂住壓力?

A+A-
圖片來源:Budrul Chukrut/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在過去一年的疫情中,旗下擁有全球最大 fast fashion 品牌 Zara 的西班牙時裝集團 Inditex,出現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總額達到 4.09 億歐元,主要是中國與意大利成為當時災情最嚴重的兩大區域,Zara 在這兩地分別擁有 320 與 350 間門市。

不過 Inditex 最大的問題,不只是實體零售大幅下滑,還有外界對其商業模式的永續性,以及對其部分供應商勞動條件的批評

馬德里科米利亞斯主教大學(Comillas Pontifical University)的永續時尚專家 Carmen Valor Martínez 表示:「對環境來說,不斷求新是一場災難。雖然客觀而言,Inditex 一直在調整其模式;但為了永續發展,這種模式需要打破,而不僅僅是調整。」

對此 Inditex 回應指,它正一步步提高其永續發展的能力,包括在 2023 年停止使用即棄塑膠、2025 年減少 25% 的用水,並將於 2022 年將其永續品牌 Join Life 所佔總營收比率提升至 50% 以上。「這可說是完全押注在永續發展上。」Inditex 行政總裁 Pablo Isla 表示。

另外,勞工待遇也廣受關注。7 月 1 日,法國檢方對 Zara 和其他三個時裝品牌展開調查,原因是這些品牌涉嫌在中國新疆(全球棉花生產中心之一)強迫維吾爾族採收棉花。

Inditex 表示,它「對所有形式的強迫勞動零容忍」,並對其供應鏈進行「嚴格的溯源控制」,且它在新疆沒有工廠。但該公司不願就此發佈任何聲明,與其他跨國企業一樣,Inditex 很容易受到來自中國消費者和中國政府的壓力。

Inditex 還面臨著其他挑戰。它約 15% 的營收仍來自西班牙,而該國經濟受疫情前所未有的衝擊,意味著它的整體增長將依賴於其他市場。

時裝界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不僅來自傳統競爭對手,還來自中國 Shein 等只提供網購服務的服飾集團。與實體店相比,Shein 提供的產品種類更豐富、價格更便宜,從產品設計到發貨的時間也比 Inditex 自有的供應鏈更短。另一家 fast fashion 品牌大廠 Gap 在 6 月表示,將關閉所有英國門市,這顯示了時裝零售業面臨的壓力。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英國零售業務合夥人 Jacqueline Windsor 認為,「零售」一詞已無法表達 Inditex 等公司目前所在的世界,它們的營運面臨著來自社交媒體、專注於二手衣和服飾租賃的公司,或自己沒有庫存的網絡市場競爭。

Inditex 認為,儘管發生了種種變化,但這個產業很大一部分仍將是人們熟悉的樣貌:人們去服裝店試穿衣服。該集團預計,在 2020 年數碼銷售飆升之後,今年和往後的網絡銷售增長將較為緩慢,但仍將穩步增長。

同時,Inditex 也計劃進行重大投資,包括未來三年在門市投入 17 億歐元、在技術上投入 10 億歐元。該公司將維持每年總零售面積增加 2.5% 的目標,同時專注於規模更大、位置更好的門市。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分析師 Anne Critchlow 認為,現在的 Inditex 不一定是間高增長的公司,但它愈來愈像一個巨大的賺錢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