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翻身之道二:常人沒有的「終局思維」

A+A-
Tesla 電動車的超級充電站。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大部分人都把眼光放在 Tesla 一年能賣出多少車子時,馬斯克(Elon Musk)在乎的,根本不是眼前與其他汽車廠牌的競爭。如同電影「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中,大反派 Thanos 的眼光一樣,他所看到的,是一個顛覆所有當前戰局的結果:不用石油、沒有內燃機,甚至不用人類駕駛的全新交通方式。

這就是所謂的終局思維:不管眼前遭遇怎樣的挑戰或困境,都不隨著環境與競爭者動態起舞,只專注於最後的結果,反推以決定當下策略。

說白一點,終局思維的思考方式是「倒過來想」:馬斯克的 Tesla 從來不止於賣車,更意圖解決能源問題。因為人類開燃油車消耗太多能源、造成環境污染,所以主張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動車。

由這個「終局」回推,再檢視馬斯克的創業佈局,就不會覺得奇怪。他不止致力生產電動車,還有最近成功將兩位太空人送到太空站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太陽能公司 SolarCity、神經科技公司 Neuralink,以及為解決洛杉磯塞車問題而生的地下隧道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等。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要以終局思維開公司,就必須承擔極高的成本與風險。

例如,一般車廠研發電動車,必不會貿然投入大量金錢與資源,去研發最困難的電池、充電系統與軟件,而是小心翼翼、將本求利,一點一滴地推進,避免讓公司燒光資金,出現營運問題。

試想,若 Benz 或 BMW 像 Tesla 一樣不顧一切,十年砸下上百億美元去研發電動車,恐怕早就倒閉了。

正因為一般人都必須考量有限的成本與現實的風險,所以絕大部分企業的思考,都是從競爭模式下手,也就更容易被舊有的框架與包袱限制。就像曾經主宰全球手機市場的 NOKIA,謹慎平穩地走好每一步路,最後卻被有「終局思維」的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 徹底摧毀,成了「100 分的輸家」(即甚麼都做足了 100 分,最後卻還是被市場所淘汰)。

馬斯克之所以能用終局思維帶領 Tesla,除了眼光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善用資本市場的力量。

即使成立十多年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虧損狀態,馬斯克就是能讓投資者不斷為他的夢想買單,當中不但涉及其過往戰績與個人魅力,最重要的,是他發自內心的信仰所帶來的強大說服力。

如同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亞馬遜上市 5 年終於獲利,但他又把賺下來的錢都拿去再投資,讓股東忍受長年不賺錢的局面。

貝索斯每年都會在股東公開信上,附上上市後第一年寫下的信,信中寫著:「在目標市場,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機會,但風險也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將斥巨資來挑戰現有的龍頭企業。」持續取得眾人支持。

終局思維加上善用資本,成就了當前的 Tesla 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