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 65% 選票擊敗極右陣營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膺選法國總統,自由派媒體對此反應正面,普遍認為 the Centre holds,制止了 things fall apart;斯洛文尼亞左翼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則不表認同,認為兩者之間純屬虛假選擇,在恐懼選戰策略下,法國選民只會不斷被自由派勒索,陷入惡性政治循環。
對齊澤克而言,本屆法國大選與去年美國大選情況相若--新自由主義者(希拉莉、馬克宏)對決極右國族陣營(杜林普、馬琳勒龐),同樣缺乏真正選擇。自由派呼籲法國選民抵制極右勢力,但支持馬克宏則會陷入惡性循環:新自由經濟政策促進貧富懸殊,就業環境及生活質素日益惡化,主流政黨無意回應中下層的需求,極右排外勢力以保障勞工階層為號召乘勢而起。支持投資銀行出身的馬克宏,續行現成經濟方針,等於以毒養毒,「加重病因以舒緩病情」。
齊澤克認為,有 3 點顯示兩人之間並非真正選擇:
馬克宏與馬琳勒龐一樣披上女性化的外衣:相比父親的強硬反移民立場,馬琳勒龐在反猶上態度相對軟化;馬克宏則靠老妻少夫組合營造個人魅力,提供一種「表面人性化的新自由主義」。這種女性化按資本主義的模具塑造,潛台詞是「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女人做得比男人更好。」「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出一種理想女性形象,以人性形象掩蓋冷硬管理權力。」
恐懼政治掩蓋政治主張:兩人同樣以反建制起家,馬琳勒龐的民粹式崛起,靠正統政治的敵我對立;馬克宏則是現成政黨的局外人,然而正因如此,他對政治抉擇漠不關心,以中間派身份討好所有立場。勒龐經常被指操縱大眾對移民、傳統精英及金融機關的恐懼以撈取政治本錢,其實馬克宏一樣,不過由一眾害怕勒龐的選民臨危受命。兩人均無提出實質政治願景,只是「恐懼政治產物」。
自由派以危機政治勒索選民:綜觀東、西歐歷史,政局多年來均由兩大陣營輪流把持--中間偏右(例如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法國共和黨)及中間偏左(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社會黨)--其他非主流政黨則針對小眾(環保主義者、新法西斯信徒等)。近年則逐漸冒現另一種對立:一個代表全球資本主義,立場傾向自由包容,宗教、移民、墮胎、性別平權等議題上相對進步,另一個則提倡國族主義,立場保守,反移民反精英,光譜極端可見種族主義及新法西斯主義。馬克宏與馬琳勒龐便是「純粹激進中間派」對新法西斯主義的代表人物。
這種新對立亦是政治新低點--馬琳勒龐上台固然很有可能帶來災難,但馬克宏的勝利同樣會麻痺大眾,以為解除民主危機,可以繼續維持常態,4 年之後又被資本主義自由派人士「勒索」,在「文明」與「新法西斯」兩種虛假選項之間抉擇。齊澤克表示,選戰前夕並非停止批評馬克宏的時候,反而應該指出他作為體制同謀的責任,選舉一過,批評便會在自滿浪潮中失卻迫切性。
面對虛假選擇,無論是希拉莉對杜林普,抑或馬克宏對馬琳勒龐,齊澤克認為要敢於棄票,勤於思考。今日法國政局出現惡性循環,源於缺乏一個可行左派選項,假如左派能設想一個有力的政治願景,便有可能成功動員群眾,也許不止為法國,亦為全球各個民主社會提供一條政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