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南方和北方都判若兩國,連英國這麼小,南方人也看不慣北方 —— 北的不是蘇格蘭,而是英格蘭北部,紐卡素、桑德蘭等,老派的英國人形容一個人不怎麼樣,就說他是一個 Northerner,這裡頭不但包含了各種貶義,還有南方作為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優越感,而不必明說。
Northerner 不妨翻譯成廣東話的「北佬」。其實「北佬」不是廣東話僅有,民國時代上海人翻譯美國小說也常用這個詞。美國南方人以 Old South 自居,也看不慣北方,南北戰爭以來但見一切髒亂無序,也都說是「北佬」所為。美國的北佬不叫 Northerner,而是「洋基」(Yankee)。
中國的南北差異比較複雜,一般都說南方風輕水軟,建築秀麗,北方曠野闊土,風格質樸;南人靈巧善理論,北人厚重尚實務云云。但是仔細想一想,這種 Stereotype 的印象大多和現實不符,最簡單來說,北京人喜歡誇誇其談,上海人則務實得多。
如果說南方人比較溫軟靈秀,你會想到四川妹,廣東佬還是福建大媽?四川這種自成一格的狀態,哪有一點「南方」的氣息?安徽的查濟、歙縣,也是貨真價實的「江南」風光,但鳳陽花鼓算甚麼呢?湖南湖北自古就民風勇悍,據說盛產土匪(當然也可以是勇士);還有無惡不作反人類的太平天國,按地理來區分,都是不折不扣的南方人。
至於北方是不是都很粗獷?也不見得,譬如以晉商著稱的山西,至少在民國時代,建築、戲文、飲食,還有大軍閥閻錫山的治理風格,都是很精細的。
到底哪裡才是南方呢?以上偏見印象中的「南方」顯然指的是江南:是昔日的蘇杭天堂,小橋流水、園林假山、崑曲評彈,烏篷船紹興戲,是從戰國的吳越開始,經後來的孫吳、東晉、南朝、南宋、南明以及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曾與北方分庭抗禮,才構成所謂的「南方」。
南方文化的另一支便是嶺南,最核心的當然是廣府範圍。雖然廣州話聽起來沒有蘇州話那麼悅耳,但如果看老電影和紀錄片,聽起來頗為莊重典雅,絕無一絲痞氣。嶺南是南方文化「外向」的基地,乃至到了 19 世紀,連上海洋行的買辦、翻譯和通事,大半都是廣東人(而且以香山為主)。
有意思的是,嶺南和江南文化沈澱下來,最終和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得出了兩大殖民地,這在中國其他人看來,就顯得南方人有點數典忘祖,崇洋媚外。因此在政治上,南方是不可能為北方所信任的。
許多人都說國共兩個政府,是南北文化差異的產物,表面上其實說不通:因為中共的祖宗也都是南方人,中共第一代的將帥主要來自湖南和四川;再看看民國的頭面人物,那些江浙人和嶺南人,為甚麼不能順利過渡到北方呢?他們不可以住窯洞,吃窩頭,拿一把鐵鏟去拉野矢嗎?宋美齡不可以像江青那樣扭秧歌嗎?
同樣是南方人,有一批從他們的老家出發到陝北,一路都順暢與北方文化融合;另一批始終不能越江而治,中國歷史上的「北伐」從來不會成功,只能不斷「南渡」。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南方」其實範圍很小。整個中國在文化上已經是一個非常劃一的國家,南方的範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現在更在不斷縮小,節節退縮,就快退到香港這一個小小的孤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