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日本有沒有可能拍出漫威式的英雄電影宇宙(上)

A+A-
「假面騎士平成 Generations FOREVER」宣傳照。 圖片來源:toei

眼見近年美國英雄電影叫好叫座,漫威改變了整個荷里活超級英雄片的生態,DC 後起有樣學樣,雖然口碑未佳亦贏得一時話題。相信每個日式特攝迷都曾經幻想過,有朝一日,東映或圓谷都可以拍出漫威式的英雄電影宇宙,「假面騎士」和「奧特曼」(即「幪面超人」、「鹹蛋超人」)可以在時代廣場上的大熒幕賣電影廣告,不讓復仇者和正義聯盟專美。

這篇文章其實有點標題欺詐,因為答案根本呼之欲出,無論多樂觀也好,現行條件下是絕對沒有可能發生。即使將來的事沒有辦法說得太滿,起碼在這廿年內也不可行。日本的英雄角色在可見的未來裡,並不存在發展成電影宇宙式的荷里活電影的可能性。但一刀切下去文章就要告終,於是來個逆向思考,不如講一下如果真的要發展成漫威式的英雄電影,日本的英雄還差甚麼。另外,下文會以筆者比較熟悉的假面騎士做主例。

首先,必須向沒有看日本特攝的讀者說明的是,日本特攝是存在自己的「英雄世界觀」,雖然經營方式與美國相異。昭和時代的假面騎士經常共同作戰,劇場版總會在適當時機跑出來助陣;即使不是所有奧特曼都來自相同星系,但大抵都屬於 M78 星雲的宇宙警備隊。雖然這個特點沒有持續地、系統性地經營(下篇會再詳述),但「共演」某程度也算是日本特攝的特徵之一,相同作品系列的不同英雄同時出現在熒幕上,並非罕有的事。當然,大家現在期待的不是這種徒具形式的「共演」,無視故事敘述與設定矛盾的情況下,看著一堆皮套打來打去,而是像漫威一樣,擁有一定深度的持續性故事推進。

Ultraman Orb: The Origin Saga 劇照。

最現實的問題大家都應該了然於心裡,就是錢。相對於荷里活,日本電影製作望塵莫及的是海量資金。「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第一集投資成本超過兩億美元,就連作為系列第一部的「鐵甲奇俠(Iron Man)」的投資成本都有 1.4 億美元。日本特攝的成本普遍都不高,通常 CG 畫面會成為首先節省的部分,所以會出現兼用片段,或者用剪接跳過需要用 CG 的部分。開頭的主角華麗變身鏡頭,在中段會成為主角在鏡頭外變身,再進入畫面。

荷里活可投下海量資金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市場價值大,成本是計算這一切巨額收益後而得出的。拍出來的電影首先在英語世界已經暢通無阻,然後再有其他字幕翻譯版本、DVD、Blu-ray、網上收費版。荷里活是一個電影拍攝系統,也是一個播放分配的方式,日本特攝在根本就不在這個框架裡,亦無法實踐這種方式。單看日本電影市場的傾向,就已經發現本來就不強調海外發展,主要都是內銷。原因出在敘事風格、文化差異、還是純粹營銷策略,這是另外的問題。但日本的影視製作,從成本與銷售上無法達到荷里活的水平,是拍不出漫威式的英雄電影宇宙的硬傷。

說過硬件,下篇講軟件方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