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士如何迎戰東京奧運?

A+A-
東京的士司機。 圖片來源:CHARLY TRIBALLEAU/AFP/Getty Images

車門自動打開後,坐上一塵不染的簇新座椅,西裝筆挺、禮儀周周的司機,問你目的地是哪…… 日本的士以高質素服務著稱,不似香港同業,輕則黑面重則拒載。不過,臨近奧運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東京的士司機短缺,有公司轉而招攬外國人入行。他們經過司機訓練營洗禮後,又能否延續日本的本土文化?

資深的士司機内田英俊作為培訓導師,他接受澳洲廣播公司訪問時強調:「司機不但要對東京瞭如指掌,亦必須堅持好客之道。」此外,還得遵循一系列嚴格規定。「永遠西裝示人,領呔不能鬆開。因為有人會質疑:『不整潔的人能駕駛嗎?』」運動鞋亦絕不可穿:「那樣開車或較舒適,但它與西裝不相襯。」司機更不能留鬚、蓄長髮或戴太陽眼鏡。「你不是名人,吸引乘客關注並非你的職責。」再者,日本傳統認為在上位者前佩戴太陽眼鏡,是喧賓奪主的粗魯行為。

對司機的各種規定,均是日式「貼心待客」(おもてなし)的體現。駕駛態度能成為一種文化,全賴敬業的司機。但現時,日本的士司機平均年齡高達 59 歲,行內缺乏新血,前景令人憂慮。加上今明兩年的世界盃欖球賽及奧運盛事,的士公司為紓緩人手不足的問題,決定允許外國人入行。具英語技能的外國司機,自然可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但要成為其中一員,仍要先經過訓練,掌握「貼心待客」之道。

來自肯尼亞的 Khalfan Juma 曾是英語教師,從訓練課程畢業後,終於成為的士司機。他指訓練極為嚴謹,包括學習如何應對魔鬼乘客。當 Juma 記不起某座建築物的位置時,扮演魔鬼乘客的導師內田,就會馬上疾聲苛斥。然而,Juma 的「噩夢」陸續有來,即使他按錶收取約 2,200 日元車資,內田仍然大唬:「太貴了!平時只要 1,400 日元而已!給我收據,我要投訴你!還不快開門?」

東京的外籍的士司機。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內田表示,訓練雖然嚴苛,但現實中每位司機都曾遇上類似的顧客。他又解釋, Juma 其實得為「顧客」的脾氣負責:「他對目的地所在認知模糊,一開車便走錯路。假如司機正常駕駛,乘客不會輕易化身惡客。而一旦重複犯錯、走了遠路,顧客自然生氣。」Juma 亦同意訓練的壓力雖大,但場景十分真實:「尤其是在東京。」

另一類需要謹慎相待的乘客,便是醉酒人士。抵達目的地前,Juma 把車廂冷氣稍為調低,內田指這種做法可以防止醉酒乘客陷入昏睡。「司機要在不引起注意的情況下喚醒乘客,不得觸碰他們。假如呼喚亦無法叫醒乘客,則尋求警方協助。」

像 Juma 這類日英雙語皆可的外國司機,固然需要學習「貼心待客」,但本土司機亦不敢懈怠。臨近奧運,內田所屬公司正在努力培訓他們的英語能力,期望屆時人人能以體面的英語,跟外國乘客溝通。課程中,有司機問乘客:「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但沒有稱呼對方「sir or madam」,便已被指粗魯。因為對於日本的士業,禮貌至為重要,即使說著外語亦然。

老一輩不曾接觸英語,學習起來確有難度。60 歲的山下武(Takashi Yamashita,音譯)直言十分吃力:「我幾乎不說英語,所以大部分課程內容都不了解。」但他未有放棄,仍希望能趕上奧運開幕之時,提升一己的英語水平。國民的努力,自然反映出整個國家為奧運所作的準備。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主席 John Coates,便讚揚日本全國為奧運致力推動英語友善的環境:「我留意到,他們為英語流通花了巨大工夫。」